阅读历史 |

第三十六章 迂回曲折劝戒烟(1 / 3)

加入书签

迂回曲折劝戒烟

这一天晚上,练彩师回到家中,今天可是真好,凤准已经烧好了饭,进门就可以吃饭,练彩师笑嘻嘻地向凤准道了辛苦,便坐下来端起饭碗吃饭,乌映璇问她医院的事:“又是很忙么?”

练彩师咽下一口饭:“连续做了两台手术。”

凤准在一旁咋舌。

顾恪微端了饭碗,米饭上铺满了菜,靠在墙边一边吃一边说:“今天出门找房,不是很容易,到处都给租下了。”

真的是郁闷,居然有人和自己说:“可惜你们来得晚了,昨晚刚租出去。”

早知如此,昨日就应该连夜找房。

练彩师笑道:“就先住在这里,反正住得开,等一下我出去买两只凳子,我们五个人,总该每人有一个凳子来坐。”

顾恪微道:“我出去买,你忙了一天,不要再出去了。”

练彩师笑着说:“还是我去,毕竟我对这里比较熟,还需要些什么,等下一起买来。”

吃过了晚饭,练彩师快速洗了碗,便出门去了,顾恪微本来觉得自己应该同去,但想了想还是罢了,练彩师在外面买了两只木凳,又买了些米面蔬菜,肩着这些东西回来,看到厅里面凤准已经煮好了茶,大家便一起坐下来喝茶,这一下有座位了。

练彩师端着茶杯,铜茶杯,茶壶也是铮亮的黄铜材料,不由得便咯咯乐道:“婶婶,这么一套铜茶具,路上倒是安心,不担心磕碰。”

不等乌映璇说话,凤准抢着说:“可不是么,娘亲本来是顶喜欢白瓷,纯白纯白的,霜雪般明净,白瓷茶杯啦,白瓷饭碗了,可是等我们来到苏州,看到家里的这些物件,都已经换成了铜的,给阿琐的是一只木碗,这下可不怕摔打,搬家的时候全带来了,放在篮子里就好,不必左一层右一层地用绵纸啦棉花啦包住,地上石头颠簸马车,东西叮叮当当地响,也不担心会破碎,如今想一想,娘亲真是有先见之明。”

练彩师噗嗤笑出来:“经过了那样一场,大家都成了乱世生存专家。”

虽然不很明白“专家”是什么,然而几个人都能猜到她的意思,凤准和顾恪微不由得便笑。

乌映璇则是叹息着说:“自从南京那一回,我就打定主意,今后添置东西,都拣瓷实的来,这变局看着一时是完不了,天知道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陶瓷这种东西虽然雅致得很,素来是我心爱的,然而也不得不舍弃了,暂时顾不得。我有时候就想着当年南京的家当,纵然不给长毛毁了,离开那里的时候,要带着走也难,都是怕磕碰的东西,纵然再怎样小心,哪能保得那样完全呢?碎了一个两个,难免心疼,索性就不如买铜的,有了铜茶壶,野地里烧水方便得很,聚拢一团柴草就行,倒是省了风炉,在你这里看到了风炉,便感觉是到家了,总算不用再幕天席地的了。”

总算是回到了人间,之前简直魔境一般,从前哪想到这样的事?有生之年啊,经历了如此兵祸,乌映璇前面四十年的人生,个人世界就是“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她是“几曾识干戈”,哪想到有一天要逃难?所以面对这样的境况,简直如同梦境。

乌映璇倒也并不是对外界如此隔膜,整天只是在深闺之中焚香点茶,吟诗作画,也知道外面纷扰不断,道光的时候,洋人打过来了,大清国内,时不时的有土匪,还有蛮子闹事,不过这都并没有波及到南京,万没有想到忽然一日竟然如此天翻地覆,让人震动得不行了。

经历过南京的那一回,乌映璇的生存态度整个转变了,她发现精致的东西往往脆弱,比如她最爱的白瓷,一碰就碎,像玉一样晶莹,也像玉一样易碎,在如此强烈的刺激之下,乌映璇的审美也发生了极大的转折,她现在就偏爱那些结实的东西,比如金属物品、竹木制品,雕花镶嵌装饰之类都无所谓,光面的最好,这样朴朴素素的,更加方便耐用,这是战乱啊,这是逃难啊,弄那么花哨做什么?

所以今天在厨房的柜子里,看到了那么一个风炉,乌映璇才触发了那样丰富的感触,风炉啊,专门用来烧茶啊,别看是一个铁疙瘩,沉甸甸的,仿佛和铜茶壶一个路子,然而风炉可得是清平年月才讲究得起来的,像是自家,路上哪里还用得着什么风炉?找一些树枝干草在地上点起来也就可以了,火周围放几块石头,把茶壶或者饭锅架在上面,就可以烧水煮粥。

差不多逃难的人都是这么干,晚间露宿的时候,野地里一簇簇篝火,星星点点的,就在地上那么烧,只有少数人看起来是真有钱,一串十几辆马车,那些人中途休息的时候,是点了红泥风炉来煮茶,四面还有一圈家丁武师护卫着。

几个人闲聊一阵,各自休息,之后两三天,顾恪微继续找房,练彩师见木柴要用尽,又买了许多柴回来,顾恪微每天从外面回来,劈柴打水。

练彩师就觉得这样的日子也蛮好,家里的事有人料理,早饭还是自己做,不过晚饭都是凤准烹调,回来就可以吃饭,很省事,虽然灶灰焖烧汤饭很便利,然而食材毕竟要清洗,还要切切弄弄,也要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