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4第134章 十万洪荒水妖(1 / 3)

加入书签

十万洪荒水妖小封神榜和原版封神榜的差别就好比智能手机和小灵通的区别。只有基本的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但也足够了。上面黯淡无光的名字说明天辰子之前敕封的河神龙王已经陨落。不多时,便有十几道阴魂飘荡过来,进入小封神榜中。待过上十年,这些阴魂便可重新恢复,届时可以用香火功德铸造金身。如今河伯水神庙遍布黄河两岸,倒是不缺香火。当然,天庭的封神榜,周天正神战死无数次都可以复活。小封神榜仅有一次复活机会。下次若是还陨落的话,就真的神魂俱灭了。闭关万年,天辰子已经突破到金仙后期,并且开始参悟天地法则,向太乙境界进发。他走出修炼室。鲤锦和玉麟王慌忙出来觐见。“为何有诸多河神龙王战死?莫不成有妖魔作乱?尔等是干什么吃的?”天辰子的语气中带有呵斥之声。万年的时光,玉麟王已经有着太乙金仙中后期的实力。之所以进展如此神速,六转金丹有着很大的功劳。毕竟是太上圣人所炼,有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天降异象。至于鲤锦,鱼跃龙门,得了祖龙馈赠,立刻就有了玄仙修为。又参悟上清圣法。如今已经开了顶上三花,是为半步金仙。鲤锦和玉麟王皆是心中一颤。随后玉麟王开口道:“主人,并非吾等懈怠,而是有洪荒水妖作乱,吾等实在是力有不逮!”“洪荒水妖?”天辰子心中一惊,连忙问道:“难不成是帝禹的封印松动了吗?”鲤明开口道:“应该是,我等正欲禀报给师尊!”天辰子眉头一皱,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事情就棘手了。远古时期,巫妖大战的惨烈程度可谓是旷古烁今,无量量的生灵战死,就连祖巫以及东皇太一帝俊也都同归于尽,神形俱灭。但还是有许多巫妖存活下来。因为被天道所厌,一部分妖族远走太虚星空深处。一部分则居住在北俱芦洲深处的极北之地,与世隔绝。还有一部分妖族则进入黄河之中。之后,黄河经常肆虐,洪水频繁,人族饱受其苦。但是三皇时期,人族最大的敌人还是巫族。和妖族的遁世不同,巫族野心勃勃。时有魔神蚩尤,率领麾下八十一位大巫,和人族争夺南瞻部洲,欲成为天地主角。直到人皇轩辕出现,在阐教和龙族的帮助下,战胜大巫蚩尤,鼎定乾坤。至此人族大兴,巫族势弱。蚩尤虽死,但巫族还有九凤坐镇,实力依旧不容小觑。九凤,和祖巫强良同时孕育,虽无强良那么大法力,但也不弱,还在当年蚩尤之上。人间依旧战乱不断。颛顼氏继位之后,多次征战,死伤不小,也不能灭尽巫门。后在座下臣子仓颉建议下,迎娶大巫九凤为人族圣母,一同执掌三界。但当时的洪荒中,巫门部落无数,大巫也有不少,也不尽数服于九凤,有巫族部落攻打人族部落,杀人无数。颛顼得到消息,勃然大怒,心中生出了误会,又被陆压道人蛊惑,以毒暗害了九凤。九凤激愤之下,斩杀颛顼氏,夺了他的腾空剑,进得洪荒之中。但至此人族也彻底将巫族赶出了南瞻部洲,真正的掌控人间界。人族为天地主角。后到了大禹时期。人族终于有精力开始整治肆虐无数万年的黄河。大禹以定海神珍铁丈量黄河,治理水患。并在黄河龙门的帮助下,镇压十万远古洪荒水妖,六大巨妖魔神。至此天地一片清明,人族达到了鼎盛。大禹也因此引得人道震动,降下无边功德。当时的大禹在人道功德和人族气运的加持下,一身法力可谓是通天彻地,所向无敌,将来未必不能飞升火云洞,成为第四皇。但是大禹击杀防风氏后,建立大夏皇朝,统摄三界,行天帝权柄。至此,苍生百姓,万古黎民,世世代代,终于沉沦为奴隶。后传位于儿子启,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也因此失了道义,无法飞升火云洞。没有了洪荒水妖的肆虐,黄河虽然也时不时的发大水,但总归在人族的承受范围内。天辰子出了水府,只见黄河水漫压压一大片,如同汪洋大海一般,泥沙翻滚。天上阴云密布,雷霆滚滚。随后站在极远的高空查探,发现大周皇朝的大部分城池上空,全部是积雨云水气,仿佛重得随时要掉下去。下面也是大雨倾盆,河水泛滥,淹没了无数村庄农田,沿河的城镇。但是却并无雷部、水部诸神的身影。这就有的匪夷所思了。如今天庭大兴,大规模的降雨一般都是由玉帝颁布法旨,交由施云布雨部。而后雷部和水部共同派出本部正神,施展法器神通,降下无边暴雨。但是看天空这样的积雨云,只怕人间界都要被水淹没,如此下去,大周皇朝恐怕都要分崩离析。下方黄河之中,隐隐有一个巨大的身躯浮现了一下,这身躯披鳞带角,体长不知道多少里。这个巨大的身躯每一次浮现,黄河立刻涌起滔天巨浪,天上大雨瓢泼倾盆而下。天辰子心中一动,连忙幻化出一只巨大的手掌,大如山岳,五指如峰,黑压压降落下来,携带着万丈威势,猛的崩塌下来。那个妖魔像是知道了大手的可怕之处,迅速沉了下去。但是天辰子怎么可能将其放过,大手在黄河之中不断摸索,引发了滔天巨浪,无数水族生灵争相逃走。不多时,大手从黄河中冲出。当中握着一条蛟龙,不断的挣扎,还发出阵阵咆哮之声,犹如被抓的泥鳅一般。“果真是远古妖族!”天辰子心中一凛。这条蛟龙虽然只有金仙后期的修为,但全身散发出丝丝缕缕的先天之气,赫然是先天生灵。这也是远古妖族和后天妖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