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 一箭好几雕(1 / 2)

加入书签

“我不会仗着父亲对郑启的知遇之恩就生出妄念,不过,有了父亲与郑启的这段关系,还是让我可以顺理成章地跟郑启进行来往。”姜砚池疯的时候是真疯,可若是清醒的时候,也是真的理智、通透。他早就知道“恩情”不可靠,唯有利益,才是结盟的基础。“前几天,我写了封信,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去了散关。”姜砚池没有隐瞒沈婳的意思。他坦然地说道,“在信中,我先问候了郑家阿叔——”嗯,这是提醒郑启,当年他可是一口一个“阿兄”地喊着姜源。姜源虽然不在了,可他唯一的儿子还在。感情牌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却也能当个敲门砖。沈婳点点头,认为姜砚池的cao作,没有问题。“我还简单地说了说我染病、‘假死’的故事,省得他已经成别人口中听闻我的故事,继而对我的真假产生质疑。”姜砚池没说的是,在信中,他含糊了许多细节。比如元安帝的无情冷酷,姜家的凉薄自私。他只说自己得了疫病,所有人都以为他活不成。不想他运气好,遇到了神仙弟子万年公主。万年公主乃先皇后所出的嫡女,身份贵重,受到上苍垂青。万年公主用神仙手段救活了他,他便追随在公主左右。另外,姜砚池还委婉的提醒郑启:“阿叔,我与公主之事,陛下、祖父等皆不知情。”“侄儿恳请阿叔为侄儿保密!”姜砚池这话,稍稍透着一丝暧昧。不像是臣子追随主公,倒像是年少慕艾的小郎君在追求小女郎。郑启作为长辈,虽然会觉得晚辈胡闹、没规矩,却也会帮着他隐瞒。人嘛,都有过这样年少轻狂的时候,理解!理解!再者,皇帝的义子跟皇帝的嫡长公主,绝配!就算是皇帝和姜家知道了,应该也会支持。郑启并没有多想。或者说,他应该不会多想——姜砚池如何想、如何做,终究是他自己的事儿。郑启只是一个便宜叔叔,没有半点血缘,更谈不上感情,自然不会横加阻拦、坏人好事。相较于这些小辈们的绯闻,郑启更关心姜砚池提到的另外一件事——“在信中,我还告诉他,姜氏虽然成为了世家,却属于后起之秀,到底不如崔、王、杨等几家底蕴深厚。”“此次兵变,众世家随陛下西巡蜀京,这一路上,家族之间的差距就愈发明显。”姜砚池先是卖惨、示弱,表明姜家底子差,自身实力不足。这个阶段,他还顺口提了一句,“若阿父还在,或许还能助姜氏兴盛。”可惜,没有如果。姜源英年早逝,少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嫡长子,姜氏想要超越其他家族,成为一等世家,就有些难度了。而姜源,可曾经是郑启的恩人啊。郑启还来不及报恩,姜源就不在了。按照古代的规矩,如果不能报答恩人本人,就要惠及他的家族、子女。姜砚池就算了,他是皇帝义子,在京城都能横着走。郑启的报恩,对于姜砚池来说,简直就是笑话。即便是现在,姜砚池离了京城,人家又有了万年公主,也不需要郑启帮忙。所以,郑启如果还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如果还想报当年的推荐之恩,就要帮衬一下姜家。“郑启一共有六个儿子,嫡长子求娶了王家的庶女。”“他还有两个儿子未曾婚配,而姜家呢,正好有适龄的小女郎——”姜砚池提到姜家小女郎时,表情还是那么的冰冷、淡漠。仿佛那些人并不是自己的姐妹。听到这里,沈婳忍不住插了一句嘴,“你想让郑启向姜家提亲。”在古代,想要帮扶一个家族,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联姻。只要成了亲家,也就能名正言顺地给钱给人给助力。“用那些残破军械作为筹码?”沈婳这么说,就是不认为姜源对郑启的恩情能够驱使他跟姜家联姻。虽然可能是事实,但说出来,还是有些伤人颜面。不过,沈婳没有把姜砚池当外人,也就不会虚假地客气。有话直说,不隐瞒、不虚伪,是她对姜砚池的态度。关键是,用这些军械给姜家换门强有力的姻亲,似乎并不是报复啊。姜家,不配!姜砚池见沈婳没有因为他“自作主张”而生气,反而在唾弃姜家“不值得”,眼底闪过一抹笑意。“军械确实是筹码,不过联姻只是顺带。”“咱们也要出散关啊!”

姜砚池声音都变得温柔起来,“我的公主,难道您还想直接冲关?”麾下虽然有了薛易、吴庸两员大将,在战场、以及在路上,一直都在收揽人马。截止今天,万年公主的大旗下,已经聚集起了一千人马。人数不算多,可也不少了。但,如果郑启不放手,想要通过强攻突破散关,还是非常困难的。散关的驻军,可是娘子兵节内容,请下载爱阅小说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爱阅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这是哪?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一个单人宿舍?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千万别告诉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